雙鉤籐,「名醫別錄」:鉤籐同建平,一名弔籐。療小兒:最袪風者。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鉤籐的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鉤籐性甘,微寒,歸肝、心包經,《本草綱目》云:「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可見其有息風止痙,清熱平肝之功效。此外,鉤籐可與蟬蛻、薄荷等清風熱藥物同用,以治療小兒夜啼,有涼肝止驚之效。近代中醫使用鉤藤治療肝炎患者的心煩意亂、性情暴躁、左脅疼痛等症狀。近年聞名的漢方七物降下湯,以四物湯為架構再酌加鉤藤黃柏黃耆來處理高血壓的問題,藉由改善循環以及調理心血管系統達到改善高血壓的各種症狀,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