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冬至生,夏至枯。用莖葉治癭癧、濕痺、目珠夜痛。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夏枯草的特性和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夏枯草,在臺灣多見全草使用。在一般涼茶舖都有賣夏枯草飲料,廣東涼茶夏桑菊、王老吉涼茶的主要原料也是夏枯草。中醫認為夏枯草性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無毒,全草均可入藥。地上株可治牙齦出血、咽喉疼痛、痔瘡等出血症狀,花穗則具有散結,消腫,清火,明目的功效。夏枯草具有降壓的作用,其降壓作用可能與所含鉀鹽及擴張血管作用有關認識,因此也能見到抑制牙齦流血的現象,痔瘡疼痛出血的部分也能避免因為局部高壓而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