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草

通草,性利水,兼通乳竅,染以綵色,製花鮮明可受,出淡水、雞籠諸山(「諸羅縣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通草的用途及產地。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通草又稱通脫木,本條史料描述「製花鮮明可愛」,講的其實就是通草花。中國用植物的堅韌內莖製作手工花的歷史不知何時開始的,至少在宋代蘇軾的詩詞中就有提到過「通草花」這種手工藝品,是用通草,也就是叫做通脫木的植物製作的紙草花;通草是一種灌木,原本是一味中藥材,有通氣行水下乳汁的作用,也是宣紙的原材料。通草片的獲得需要將通草進行收割,自然風乾,剪切成段,再將內莖趁著濕時取出,將內莖像削成紙片狀。通草紙紋理細軟潔白,有可塑性。民間藝人經過漂白,染色,捏瓣等一系列藝術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質地柔和,色調秀雅。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通志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薛紹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