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草,即扶留籐,一名蔞籐;夾檳榔食,根美於葉,臺人納幣,取其葉滿百,束以紅絲為禮(「臺灣府志」)。葉如薯,南方人採其葉或截其附根籐夾檳榔食之,用辟瘴霧。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荖草的食用方式與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納幣又稱納徵,是東亞傳統婚禮中的訂婚儀式,由男家進行。「納」的意思是聘財,而「徵」就是「成」的意思,即是說男家需要納聘禮後才可成婚。以卑南族儀式為例,卑南族的婚禮習俗,首先需由卑南長老率領新郎丟檳榔,並由長老帶著檳榔、荖葉到女方家,試探女方母舅、父母是否同意雙方青年交往。如果女方將男方長者所攜來的檳榔與荖葉收下,即表示許婚。臺灣檳榔文化為紅灰,白灰,雙子星,將檳榔子剖邊之後加上紅灰跟老花後就是菁仔。白灰顧名思義即是檳榔葉刷上白灰並捲起檳榔子,俗稱為包葉。雙子星則是在葉子當中一次包兩顆檳榔子,但一般較小顆故名雙子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