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木本,古云芸香,俗名山柑(「鳳山縣志」)。花叢生如柑,葉似珠蘭,花五瓣,色白,香氣濃郁(「彰化縣志」)。六月結實,大如豆,末尖先綠後紅,一枝排比數十如緋球,能辟煙瘴(「噶瑪蘭廳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七里香的形態及用途。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七里香,又稱月橘,被古人視為辟瘟除瘴的植物。七里香全株皆有用處:其花能提煉芳香精油,又可供食用,曬乾後的花可泡茶;至於其樹皮或樹脂,可用作薰香衣服;七里香木硬度很高,可作手杖、印章、農具及小刀柄等物;而其葉和帶葉嫩枝入藥。七里香在中藥當中名為九里香,具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解毒等功效。行氣活血的功能可處理胃部疼痛,以及脘腹疼痛,再嶺南採藥錄當中亦有記載蛇蟲咬傷的處理,其根莖煎劑具有局部麻醉以及解除痙攣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