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楂

山楂,一名仙查;以鹽醃之,能消食生津。產於沙連內山(案:「說文」云:果似梨而酢,字又作柤,「內則」柤梨曰攢之是也)。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山楂的用途。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古代歐洲人認為山楂花作為魔術可以阻擋惡魔,山楂往往被種在庭院以及田野的邊上作為屏障。山楂中含有黃酮類物質,能夠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山楂含脂肪酶,可促進脂肪分解,使肉類容易被消化。山楂有強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狀動脈循環之血流量、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血脂以及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心肌壞死等功效,亦對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山楂為秋季當季水果中含鈣量最高的食物,維他命C的補充也能協助鐵質的吸收預防缺鐵性貧血。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通志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薛紹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