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實圓大如斗,味甘(「鳳山縣志」)。其色青綠,其瓤紅白;性冷,傷脾助濕,食之能化畜毛。又有一種小而色白者(「彰化縣志」)。又一種子多而肉不能食,夏月生(「淡水廳志」。謹案:西瓜皆熟於夏令;惟臺地南路有熟於冬令者。昔時用以充貢,故朱仕玠有句云:『正月神京已進瓜』。即謂此也)。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西瓜的種類及食用禁忌。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康熙時期,西瓜在臺灣被稱為「萬壽果」。之所以有這個別名,是因為「康熙間以萬壽節前貢至京師」,在史料當中,關於臺灣最早進貢西瓜的記載是在清康熙52年4月,但是否屬實已難以查考。臺灣進貢的瓜種是由康熙所賜的,康熙皇帝一般在年初賜瓜種給臺灣,但由於臺灣的氣候要到八月份才適合播種,所以西瓜要到十二月才成熟。為了保證每年有西瓜進貢,臺灣官員就將西瓜籽分種於臺灣縣和南路觀音山兩個地方,史料中所說的熟於冬令的南路西瓜就是由此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