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一名錦荔枝(「臺灣府志」),一名癩葡萄。皮上痱如癩,味苦,吳、越人食其子,閩、廣人食其皮(「諸羅縣志」)。又呼防羊,言不可與羊同食也(「鳳山縣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苦瓜的用途及食用禁忌。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如果在具食療價值的食材裡,要挑出一種最符合「吃苦就是吃補」這句廣告台詞的蔬菜,就一定非苦瓜莫屬了。苦瓜作為食材可以生吃、熟吃。生吃可以涼拌,可以涼拌鹹鴨蛋,涼拌醃梅子、檸檬,夏天食用不但清暑去火,還能清心明目。作為熟食,與高雄鹹鳳梨一起燉煮,那鹹中帶甘甜,苦後回甘的滋味,保證讓吃過的饕客念念不忘。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肺、脾、胃經,常吃苦瓜不但有預防中暑、清熱解毒、健胃等作用,還能治療痢疾、目赤疼痛、惡瘡等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