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桑:有家桑、野桑,實紅可食,皮以作藥,曰桑白。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桑樹的用途


《臺灣通史》作者連橫,費十年時間(1908年至1918年),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著成此書。書中記載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至1895年清朝期間共1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


前人在住家附近栽植草木時,對於樹種的風水寓意相當講究,也相當重視避忌,有句俗諺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庭中不栽斷頭花」。「桑」與「喪」同音,宅前栽桑會喪事在前。柳樹不結籽,屋後植柳就會沒有男孩的後代,同時也指「後柳(溜)會跑光家中的財氣。至於庭中不栽斷頭花是指木槿,因木槿花謝後整個花序脫落形成斷頭,而有不祥之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連橫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