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門冬

天門冬:中路近山野生較多,有用以製蜜餞。


本條史料介紹天門冬的用途。


《臺灣通史》作者連橫,費十年時間(1908年至1918年),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著成此書。書中記載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至1895年清朝期間共1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


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用於製作天冬蜜餞時需使用鮮天冬,以鮮天冬、白糖為主要原料,具有藥用價值,能補中益氣。現在臺灣民眾對天門冬蜜餞多半感到陌生,但是日治時期之前,天門冬蜜餞可是臺灣的佳品之一。1910年(明治43年),日本關西府縣聯合共進會設有臺灣館,於陳列室中並展示臺灣果子與蜜餞,來自臺中廳的陳金福就以天門冬蜜餞得到4等獎,為天門冬蜜餞留下歷史的足跡。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連橫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