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退:蟬殼更生,脫其舊,掛於樹間。
本條史料住要講述蟬蛻的形態特徵。
《鳳山縣志》是記錄清代臺灣鳳山縣歷史沿革與風土人情的文獻。1719年(清康熙58年),知縣李丕煜因為諸羅縣有志而鳳山縣無志,因此上奏朝廷,希望能編修《鳳山縣志》。及後李丕煜延攬陳文達、李欽文等儒生共同編撰,終於1720年編成並正式刊行。
家有「夜哭郎」,父母愁斷腸。蟬蛻是知了褪下的殼,知了一般在白天叫的很兇,一陣又一陣,但是到了晚上都是寂靜無聲。古人根據知了的這種特性來推衍,認為蟬蛻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夜啼。除了治療小兒夜啼外,蟬退尚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止痙之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