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蟬退

蟬退:蟬殼更生,脫其舊,掛於樹間。


本條史料住要講述蟬蛻的形態特徵。


《鳳山縣志》是記錄清代臺灣鳳山縣歷史沿革與風土人情的文獻。1719年(清康熙58年),知縣李丕煜因為諸羅縣有志而鳳山縣無志,因此上奏朝廷,希望能編修《鳳山縣志》。及後李丕煜延攬陳文達、李欽文等儒生共同編撰,終於1720年編成並正式刊行。


家有「夜哭郎」,父母愁斷腸。蟬蛻是知了褪下的殼,知了一般在白天叫的很兇,一陣又一陣,但是到了晚上都是寂靜無聲。古人根據知了的這種特性來推衍,認為蟬蛻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夜啼。除了治療小兒夜啼外,蟬退尚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止痙之功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鳳山縣志卷之七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陳文達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