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草:「本草」名蒲公英。專治婦人乳上生毒。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蒲公英治療乳腺炎的特殊療效。
《鳳山縣志》是記錄清代臺灣鳳山縣歷史沿革與風土人情的文獻。1719年(清康熙58年),知縣李丕煜因為諸羅縣有志而鳳山縣無志,因此上奏朝廷,希望能編修《鳳山縣志》。及後李丕煜延攬陳文達、李欽文等儒生共同編撰,終於1720年編成並正式刊行。
蒲公英在我國古代就用來治療乳癰(乳腺炎),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產後婦女熱毒蘊結引起的乳癰乳腺炎,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乳腺紅腫發炎引起的乳房化膿性疾病,蒲公英乾品泡茶代茶飲用,對乳腺疾病也有保健的作用。此外,蒲公英更是風味獨特的食材。蒲公英作為食材可以生吃,也可以炒食,可以做湯,也可以熗拌,都是很有味道的。風味獨特的蒲公英餃是將嫩葉清洗乾凈後,用沸水略為燙過,剁成碎末,加佐料調成餡包餃子或包子,味道鮮美,相當令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