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草:獨莖如箭,莖而無葉,寸寸有節,凌霜不凋。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木賊草的植物型態。
《鳳山縣志》修者為知縣李丕煜,實際編纂者為陳文達、李欽文與陳慧,該書大約1718年(清康熙57年)年底、1719年(清康熙58年)年初開始編纂,於同年6月完稿,隔年(1720年)刊行。
喜歡野外踏青的民眾,對木賊應該都不陌生,臺灣島海拔 2,000 公尺以下的溪流旁或堤防上,常見於石頭間或草坡間,一般都成群繁生。它最大的特色是一節節的莖具有特殊接節,稍微拉扯接節處就很容易脫落,因此又有節節草的別稱,因為音相近的緣故,又有節骨草、接骨草等稱呼。木賊是一種蕨類植物,葉子退化到幾乎不見,所以只會見到一節一節的莖,也因為如此,它們綠色的莖可以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在日本會將幼嫩的莖醃製成泡菜食用。有些莖的頂端會有長得像玉米筍的孢子囊穗,這是他們用來傳播繁衍的重要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