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麥文冬

麥文冬:比天文冬而小。「本草」謂『久服輕身』。


本條史料在介紹麥文冬的食用功效。


《鳳山縣志》的修者為知縣李丕煜,實際編纂者為陳文達、李欽文與陳慧,該書大約1718年(清康熙57年)年底、1719年(清康熙58年)年初開始編纂,於同年6月完稿,隔年(1720年)刊行。


麥文冬是臺灣化的俗寫,若是考究名稱源流,依照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言:「麥鬚曰虋(音ㄇㄣˊ)」,這種草的草根像麥鬚,葉子如韭菜所以有麥虋冬的名字,後來漸漸演變以麥門冬為中藥品名。性味甘、涼、微苦。通常做為地被植物,所以也有沿階草之稱,是常見的綠化草地的植物。麥門冬是食藥兩用的植物。其塊根可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市面上的人參營養品,也常常會添加麥門冬,提升滋陰潤燥的功能。根部鮮品洗淨後用鹽水泡兩個小時之後,再蒸食或與稀飯共煮也是一味養顏美容的藥膳珍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鳳山縣志卷之七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陳文達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