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肚草(治噎嗝)
本條史料在介紹鹿肚草能治療噎嗝。
1762年(清乾隆27年)起臺灣府知府余文儀主修「府志」稱《續修臺灣府志》(通稱《余志》),而在1774年(清乾隆39年),余文儀在福建巡撫任上刊行,總計26卷。
鹿肚草並非植物。乃是將鹿胃與其中消化至一半的草一起乾燥,成橢圓形或不規則球形,再將其賁門和幽門處綁在一起,用竹片貫串,再用植物之皮縛緊。最後呈黑褐色或黑色,橢圓長徑約15公分,短徑約12公分,其用法為削細後煎服,飲用其湯汁,因為富含鹿的消化液,所以可以做為一種健胃劑。自古以來,原住民皆會與漢人進行貿易,當中原住民輸出大多為皮革、羽毛、藥材之類的山產,特别是鹿茸、麋茸、鹿角膠、鹿肚草等等的貴重山貨藥材,而漢人也會用布帛百貨、糧食煤炭等等日常用品與之交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