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草:枝柔葉細,貼地上而生。折其枝葉,俱有乳流出。婦人少乳者,用此草同雞及豬肉煮而食之,通竅多乳。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乳草的植物型態及療效。
《臺灣縣志》全書共十卷,主修者是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臺灣最早設置的三個縣(臺灣縣、諸羅縣、鳳山縣)最晚編成的縣志。
乳草的種類相當繁多,均屬夾竹桃科植物,臺灣民間通常以大本、小本、紅乳仔草、白乳仔草等植物外觀來分類稱呼。本條史料所指稱能通乳竅的乳草是指大飛揚草。乳草之所以得名可能跟折斷後植物的莖之後,會有白色乳液流出有關。更因為有乳汁流出,去聯想到對產後婦女乳汁不足有所助益,因此用於通乳竅。根據民間的使用經驗,婦女服用大飛揚草燉豬腳或雞湯後能促進乳汁分泌。另外,乳草亦可外用,用法是取鮮草一把,與少許食鹽一同搗爛,再加入熱水外敷,可治療乳腺不通和乳腺炎。另外,大飛揚草的白色乳液有小毒,不可食用,沾到手時要及時清洗,以免誤食。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