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葉有細刺,花如金錢;開罷飛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婦人乳上生瘡,取其枝葉,搗爛絞汁,泡酒服之,渣塗患處。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蒲公英的植物型態及療效。
《臺灣縣志》全書共十卷,主修者是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臺灣最早設置的三個縣(臺灣縣、諸羅縣、鳳山縣)最晚編成的縣志。
蒲公花的花是黃色的,又名黃花地丁,4-6月的春末夏初綻放,大家較常看到的都是球狀的成熟果實,因為具有白色冠毛,輕輕一吹,它就憑藉著風力可以去遙遠的地方旅行。這樣隨風而遠去,隨風而到來的意象,使蒲公英的花語為「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蒲公英在中藥與臺灣民間草藥都是很常使用的藥材,因為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除了治療乳腺炎,蒲公英亦有腸胃道清熱的強效,因此也可用在細菌性腸胃道感染中使用,但也因為其清熱效果非常明顯,因此不推薦腸胃道功能不佳的患者服用,非常容易導致胃寒疼痛腹瀉,建議在中醫師診斷為腸胃道急性熱性感染當中來做使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