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葉似艾,夏月節節開花,紅紫色。端午日取之,晒乾,花與叢皆可用;婦人之聖藥。
本條史料是講述益母草的植物型態及療效。
《臺灣縣志》全書共十卷,主修者是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臺灣最早設置的三個縣(臺灣縣、諸羅縣、鳳山縣)最晚編成的縣志。
益母草從藥名就可以聯想到是對女性,特別是產婦特別有益的藥材,原因是產後,產婦因為大量失血,加上可能惡露未排乾淨,很容易有血塊、瘀血,也就是中醫說的敗血瘀濁停留,益母草能夠幫助化去、排除血塊瘀血,所以有益母之名,又名「坤草」。益母草也是古代知名美容方的主要成分之一,據唐代醫學家王燾編輯整理的《外臺秘要》所載「武后(武則天)留顔方」可知,這個美容的藥方是用益母草灰精製而成的。益母草的根、莖、花、葉、果實皆可入藥,果實因為長的很茂密充盛,故稱為茺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