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詩名芣苢;「采采芣苢」是也。爾雅曰:「芣苢馬舄」。馬舄,車前也,能利水。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車前子在《詩經》、《爾雅》的別名,以及其功效。
本條史料輯錄自《臺灣縣志》,《臺灣縣志》是清朝臺灣縣(1684年設立於今臺南市南部),為臺灣府首縣的方志,於1720年(清康熙59年)完成,主修者是時任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清朝臺灣最初三縣中最晚完成的「縣志」。
車前子,是車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車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成熟種子。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主產於江西、河南等地,平車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主產於黑龍江、遼寧與河北等地。車前的果實(即車前子)會在秋天成熟,在割取果穗、曬乾後,搓出種子、簸去果殼雜質後使用。從藥用的功能而言,車前子的性質是偏屬甘、寒的。其功效能利水、止瀉、明目、化痰,所以可以調理水腫、腹瀉、目紅癢刺與咳嗽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