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葷菜也。葉青、根白,四時長茂,用以調品。又有「風葱」,可治小兒風症。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蔥的植物型態及食藥價值。
《臺灣縣志》全書共十卷,主修者是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臺灣最早設置的三個縣最晚編成的縣志。
葱為何被作者認為是葷菜呢?在佛教傳入之前,蔬菜沒有葷素之別。主因是佛教的源頭,婆羅門教的飲食禁忌影響了佛教,佛傳入中國之後,始將蔬菜分為葷素。葷菜為五種具「辛味」的蔬菜:大蒜、蔥、薤、韭菜、興渠(中藥稱「阿魏」)。最主要是《首楞嚴經》云:「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 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 ,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也因此這五種蔬菜便成為佛教徒的禁忌了。不過,扣除宗教因素,蔥是一種很普遍蔬菜,在烹調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東方社會中,常常將蔥和薑切碎一起下鍋,謂之「爆香」,或者云「熗鍋」。蔥亦可生食,如北京烤鴨中捲大餅,或者牛肉捲餅,都將蔥切段後夾入餅皮中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