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群芳譜云:「葱,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一名鹿胎」。本草云:「食品,用冬葱、漢葱;入藥,用山葱、胡葱」。
本條史料為《恆春縣志》引述《群芳譜》及《本草圖經》有關蔥的部分記載。
本條史料出自於《恆春縣志》。《恆春縣志》是恆春縣的方志,主修者是時任恆春縣知縣陳文緯,總纂為屠繼善,書成於1894年(清光緒20年)。然而書成之時正好遇到甲午戰爭並將臺灣割讓日本,書稿便被陳文緯帶回中國,因此在當時並未刊行,且不知書稿流向。1948年冬天,臺灣大學教授方豪意外於中研院史語所搬遷來臺的文物資料中發現了《恆春縣志》的書稿,之後交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將書稿校對後出版。
蔥,《本草綱目》云:「生辛散,熟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可作為一種蔬菜,也可以做為一種藥物。在中餐烹調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東方社會中,常常將蔥和薑切碎一起下鍋,謂之「爆香」,或者云「熗鍋」。蔥亦可生食,如北京烤鴨中捲大餅,或者牛肉捲餅,都將蔥切段後夾入餅皮中食用。臺灣較常見的蔥有「北蔥」、「四季蔥」、「三星蔥」、「粉蔥」等品種,都非常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