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愛國獎劵

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愛國獎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黃貴潮(Lifok Oteng)收藏的愛國獎劵

此幀照片為黃貴潮所收集的愛國獎券(很顯然是沒有得獎)。1949年(民國38年)時中央政府剛播遷來臺,由於百廢待興,需款甚殷,當時的臺灣省財政廳為平衡財政收支,在實行統一發票辦法後,又擬定愛國獎券發行辦法,以闢財源。隨著臺灣經濟逐漸富裕,愛國獎券的售價,逐步調升為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最高獎金也自1982年(民國71年)起,調為一千萬元,獎券迷大為捧場,買獎券的民眾無不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幸運兒,就此躋身富翁行列。民間甚至還開始傳唱出「愛國獎券歌」,描寫小市民期待中獎的心聲。愛國獎券因為購買者眾,開獎過程也特別受到矚目。最早的開獎設備,是四台手提六角型的木質搖獎機。1971(民國60年)開始,採用七台法國製的電動開獎機開獎;1987年(76年)9月開始,在臺北市中山堂進行的開獎實況更透過電視轉播,由當時全臺灣地價最貴的地王,年年由一間西門町的獎券行蟬聯,就不難想見,當年愛國獎券風靡的程度。最早期的愛國獎券,式樣相當簡單,採用紅色單色直式的設計,頗為類似當時發行的新臺幣,獎券上並且印有「臺灣省政府委託臺灣銀行發行」字樣。自28期開始,陸續出現了中華民國全圖、總統府、赤崁樓等等圖樣,四個角上並且加上反共抗俄的標語。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李庭語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