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4日以「燒卻塵芥製作灰肥料」為題,副標以「花蓮港廳移民協會注意到了市內的塵芥」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花蓮港市向來有處理塵芥(社會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簡稱垃圾)衛生人員不足的問題,而花蓮港廳移民協會注意到了這點,想一舉兩得來解決塵芥處理問題與米糧增產的期待,意即將塵芥燒卻後的灰燼充作肥料之添加物,來促使作物得以良好生長。東臺灣新報是花東地區最早的地方報社,從其地方新聞版面可窺見有別於全國性報紙的在地生活及社會樣貌。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4日以「燒卻塵芥製作灰肥料」為題,副標以「花蓮港廳移民協會注意到了市內的塵芥」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花蓮港市向來有處理塵芥(社會活動產生的固體廢物,簡稱垃圾)衛生人員不足的問題,而花蓮港廳移民協會注意到了這點,想一舉兩得來解決塵芥處理問題與米糧增產的期待,意即將塵芥燒卻後的灰燼充作肥料之添加物,來促使作物得以良好生長。東臺灣新報是花東地區最早的地方報社,從其地方新聞版面可窺見有別於全國性報紙的在地生活及社會樣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