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東卑南鄉樂山國小兒童遊樂設施中的長頸鹿。
知本樂山舊稱藥山(今溫泉村樂山),光復初期湧入大量墾民,以雲林、彰化人居多。當時,由於學童日增,在吳金玉當縣長時期,由陳超、蕭昌盛捐地,興建茅草屋當教室;黃拓榮當縣長時,改建為木造瓦屋教室;黃鏡峰當縣長時,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教室。1967年至1982年(民國56年至71年)樂山國小獨立設校期間,學生人數超過百人,是樂山的全盛時期。
1976年間(民國65年),詹丁申(1936-)出任該校家長會會長,兼負建校工程的監工之責,詹丁申將其應得的監工費用捐出,做為興建溜滑梯、秋千、長頸鹿等兒童遊樂設施之用,即圖中所見者。1996年(民國85年),因人口外流嚴重,學校裁併,校園設施現已無存,但在老照片中,仍可感受到當時家長們熱心教育的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