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50年代台灣旗袍樣貌示意圖之一

為讓學生與活動參與民眾了解台灣旗袍造型的流變,旗麗時代計畫案團隊結合中華服飾文化中心館藏與圖像資料研究,整理出1920年代至1970年代的台灣旗袍概略樣貌,並由戴文珊繪製,唯1940年代因日本政府皇民化運動的影響,旗袍從台灣女性的日常穿著中消失,故無1940年代的旗袍樣貌示意圖。又由於旗袍的造型、用料極受穿著者的影響,故此系列圖片不能完全代表該年代的旗袍。

此圖為1950年代的台灣旗袍樣貌示意圖之一。1949年至1950年時,中華民國政府攜大量軍民撤退來台,其中包含了許多以製作旗袍為業的旗袍師傅,以及習慣將旗袍作為日常穿著的女性,台灣因此再一次的掀起旗袍風潮。此時期的旗袍受戰爭影響,長度變短至小腿肚,下襬較1930年代時寬鬆,更方便活動,同時因為製造技術的進步,暗釦與拉鍊取代了直布扣,成為旗袍主要的扣合方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輔仁大學中華服飾文化中心
  • 創作者
    戴文珊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4/23
  • 媒體類型
    圖稿
  • 時間分期
    202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