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2日的報導,依據此報導的記述,花蓮港廳理蕃當局十幾年來的大方針是將山地高砂族移住至山腳下。從該記述來看,當時的成果為共計一萬四千餘住民移居山腳。其後受到各種文化洗禮與殖民教育,除了可從事經濟農業外,也可提供勞動力。明顯的案例便是移住的原住民參與了太魯閣產金道路的開鑿,對於非常時期而言,可以充作儲蓄報國產業擴充擔當的助力。另外,移住的原住民將視為比自身生命還重要的隱藏銃提交給當局,也促使了治安隱憂的消除與統治上的優勢。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2日的報導,依據此報導的記述,花蓮港廳理蕃當局十幾年來的大方針是將山地高砂族移住至山腳下。從該記述來看,當時的成果為共計一萬四千餘住民移居山腳。其後受到各種文化洗禮與殖民教育,除了可從事經濟農業外,也可提供勞動力。明顯的案例便是移住的原住民參與了太魯閣產金道路的開鑿,對於非常時期而言,可以充作儲蓄報國產業擴充擔當的助力。另外,移住的原住民將視為比自身生命還重要的隱藏銃提交給當局,也促使了治安隱憂的消除與統治上的優勢。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