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山神社正門

明鄭亡後,民眾對鄭成功念念不忘,暗中設廟奉祀,卻因政治顧慮,改稱「開山王廟」。直到清同治年間,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籌辦防務,深入瞭解民意,才上疏朝廷,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朝的「亂臣賊子」,建議追諡建祠,列入祀典。朝廷核准後,官民籌募經費,從福州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一棟台灣少見的「福州式」建築。名稱也改為「明延平郡王祠」。日治以後,鄭成功因與日本有血緣關係,所以倍受推崇,祠名被改成「開山神社」,增添不少日式建築風格,每年祭典更成為府城一大盛事。光復後,民國52年興工重建,整體格局大致不變,建築則由福州式改為北方宮殿式,即今日的模樣。正門上刻著「奉旨祀典、明延平郡王祠」也依舊保存著。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稻垣孫兵衛
  • 出版者
    臺灣經世新報社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929/日治時期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宗教藝術數位化
  • 相關地點
    台南開山神社 臺南開山神社
  • 地點名稱
    延平郡王祠
  • 緯度
    22.987925
  • 經度
    120.2075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