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共7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有關的相片,第6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第IV冊《痘瘡》

  本書為《大日本小兒科全書》第XXI編《急性傳染性疾患》中的第IV冊《痘瘡》(Blattern, Pocken, Smallpox),是韓石泉醫師的藏書,由滿州醫學大學教授伏木卓也著,由金原商店於1938年出版。本書以小兒科為中心,內容一共10章,包含痘瘡之流行病學、症狀、病理解剖、診斷、輔助診斷法、預後、預防與治療、病原體、素質、免疫。緒言中對痘瘡加以定義,提及痘瘡又稱作天花、天然痘、疱痘、裳瘡、碗豆瘡、イモ等,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伴隨著發熱等症狀,病情變劇烈則會成為全身症狀,皮膚和黏膜上也會依序以丘疹、小水疱、膿疱、痂皮、瘢痕等順序發疹,屬於法定傳染病。其中在第一章的部分,作者提到1928年國際聯盟保健部痘瘡調查會發表在1919-1927的各國患病調查,也有提到日本國內和滿州國流行的狀況。本書當時的售價為金1圓60錢。

  1899年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官制與規則,當時預科學習的課目包含:解剖學及實習、生理學及實習、化學及實驗、醫學史、處方學、調劑術實習、病理學總論、外科學總論、病理解剖學、組織學、診斷學、小兒病學、外科手術學、產科學、法醫學、精神病學、衛生學、衛生制度、細菌學、外國語等內容,日治時期的預科醫師修業課程多承襲於此,從課程教育的內容可以反映殖民時期醫師的養成以及社會對於醫師的需求,尤其對於專業是內科及小兒科的韓石泉醫師來說,每日接觸不少病童,因此小兒科知識的精進十分重要。

  醫藥書籍是醫師自我進修的重要來源,來自書籍的養分影響他們的醫業。根據書中的筆記,韓石泉醫師曾讀過本書,可能為開業時的進修書籍。韓石泉醫師曾在1962年出版之《診療隨想》中,曾提及有關於治療兒童的心得:「孩童的病症,變化迅速,可能朝輕暮重,夜危而晨安,其來也,迅雷不及掩耳,其去也,雨霽天晴,每使其家人喜憂不定」,說明兒童病症難以預測的情況。由於兒童病情時常陰晴不定又變化多端,因此時時進修也是韓醫師日常一部分,其曾說明自己的生活狀態:「余向以『開業不忘研究進步』,『賺錢不是唯一目的』為指針而實行至今」,說明其對於醫業努力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資料來源
韓石泉,《診療隨想》(臺南:作者自版,1962),頁39、45。 徐國章,〈臺灣日治時期西醫人才的搖籃—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及其變遷〉,悅讀檔案(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71/2454),最後檢索日期:2020.3.5。
撰寫者
楊雅蓉
創作者
金原商店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8/3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線上授權連結
 
存放位置
韓內科診所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