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大洽

鄭大洽(1905-1969),「媽宮舉人」鄭步蟾四代孫,1905年(明治8年)出生於廈門,1914年(大正3年)隨祖母遷居澎湖媽宮,托養於叔公鄭子清膝下,並接受日治時期的學校教育,畢業之後進入馬公街役所擔任工友,後升正式雇員,日治時期末期受到時任馬公街長三浦光次的器重,被拔擢為總幹事,澎湖大空襲期間因職責所需留守馬公街,直到1945年(民國34年)太平洋戰爭結束。

二戰後,鄭大洽辭去公職,出任菸酒配銷會的常務理事,這一時期的鄭大洽日趨熱衷地方事務的推動,隨後踏上政途,便是憑藉長期在馬公市街累積的人脈和財力奠定從政的基礎。1946年(民國35年),鄭大洽首次投入選舉,順利當選馬公鎮兩屆鎮民代表。 1950年(民國39年),鄭大洽長子鄭澤雄(1926-1949,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畢業,澎湖水產學校英語科教師)涉入「臺灣省工委李水井等叛亂案」被逮捕,地方上乃勸進鄭大洽參選議員,便於奔走救子,後順利當選首屆民選縣議會議長,但不幸鄭澤雄仍於同年11月29日被執行槍決。

鄭大洽之後於陸續當選第1、2、4、5屆的澎湖縣議員,並且全數出任議長。任內提案有「促請增加馬公來回臺南的航班」、「協助《澎湖日報》創刊」、「倡議修建順承門與孔子廟」、「西嶼鄉電氣化」、「擴建馬公商港」等等。1963年(民國52年),鄭大洽轉換跑道,當選臺灣省議員,提出多項促進澎湖地方發展的建議,諸如「促建澎湖跨海大橋」、「興建離島教師及警察會館」、「澎湖發電廠遷址案」、「增設公務員離島加給」等等。

1969年(民國58年)9月4日,鄭大洽因糖尿病辭世,享壽65歲。

基本資訊

  • 別名
    大脇洽一(おおわき ひろいち)
  • 出生地點-名稱
    福建廈門
  • 生年月日/時期
    1905/08/19
  • 國籍
    大日本帝國、中華民國
  • 撰寫者
    鄭承榆
  • 卒年地點-縣市區
    澎湖縣
  • 性別
  • 資料使用語言
    正體中文
  • 參與組織
    澎湖縣漁會、菸酒配銷所、澎湖縣議會
  • 參考資料
    鄭紹裘. 《漳龍衍派鄭家世系族譜資料》. 澎湖: 鄭紹裘. 1990年 許雪姬. 《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年 高啟進. 《西瀛人物志》.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9年
  • 工作單位
    馬公街役所、馬公鎮代表、澎湖縣議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