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最近花蓮港市對於新設市民泳池的聲浪逐漸熱烈,有活用米崙驛前道路一帶湧泉的提案。合同廳舍、荷役會社附近的住宅地帶不斷有清水湧出,因此有提議在附近適當的場所新設泳池,並運用湧泉,可做為上水道使用、遏止瘧疾等說法。1941年(昭和16年)是花蓮港市從花蓮港街升格為市的隔年,也是花蓮築港完成後朝工業化城市快速轉型的階段。雖然中日戰爭已進行數年,仍可從此報紙的地方報導中窺見日治後期臺灣後山最具代表性城市的發展樣貌。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最近花蓮港市對於新設市民泳池的聲浪逐漸熱烈,有活用米崙驛前道路一帶湧泉的提案。合同廳舍、荷役會社附近的住宅地帶不斷有清水湧出,因此有提議在附近適當的場所新設泳池,並運用湧泉,可做為上水道使用、遏止瘧疾等說法。1941年(昭和16年)是花蓮港市從花蓮港街升格為市的隔年,也是花蓮築港完成後朝工業化城市快速轉型的階段。雖然中日戰爭已進行數年,仍可從此報紙的地方報導中窺見日治後期臺灣後山最具代表性城市的發展樣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