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臺記》記述乙未割臺之事,為吳德功蒐集各方文獻及親眼所見之材料編撰而成。內容自1895年(光緒21年)4月14日簽約割臺,至9月27日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運柩返國為止。吳德功於1897年(明治31年)所作的自序所言,其中種種事蹟多為親身所見,臺北、臺南所發的事件則分別聽聞於岳裔先生及吳汝端、吳汝祥二人。書中每紀一事,必加以評論,尤以對唐景崧在乙未割臺時的種種失策,更是大加批判。例如割臺議成之前,澎湖已失。綜觀臺灣歷史中的軍事事件,論述堅守澎湖之重要,進而批判唐景崧之用人不當。又例如日軍登陸之前,唐景崧因聽信讒言,將熟悉地形的林朝棟調離獅球嶺,最後導致難以彌補的潰敗。凡此,皆可見其秉筆直書之梗概。
本書為紀錄乙未割臺的第一手資料,為歷史研究者所重視。現存最早的版本是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所藏《讓臺記》抄本,應是由山崎虎之助大尉向吳德功索取的抄本。1959年(民國48年),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收於《割臺三記》中,成為《臺灣文獻叢刊》第五十七種。其後臺灣省文獻會編纂《吳德功先生全集》,亦以臺銀本影印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