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上下兩卷,共收錄文章七十六篇。文體內容包含制義、議論、傳記、題序書信、辭賦、雜文等等,各體兼擅。書中之制義八股文,乃吳德功在清領時期,致力舉業之作品,如、〈小學考〉、〈齊桓公論〉、〈朱陸異同辨〉等篇,充分展現吳德功對經史百家之學養。而〈旅順破後防海論〉、〈俄艦東來論〉、〈清國不宜中立論〉等作,俱以當時之日俄戰爭加以評論,從中更可見吳德功之國際觀,非徒侷限於豆飣制義者。至於〈鄭成功論〉、〈日月潭記〉、〈遊龍目井記〉、〈藍鹿州先生事略〉、〈中元普渡說〉、……等篇,則對於臺灣之歷史人物、地理形勢、民俗物產等面向進行書寫。議論精闢、敘事傳神,由本書可見當時臺灣文人之養成,及其對時勢、地方之認識。書中並有當時名家,如傅錫祺、中村忠誠等人對於文章之評語,亦可見當時吳德功之交遊狀況。
《瑞桃齋文稿》由吳德功於1919年(大正8年)將其所著寄贈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全書為抄本之形式,書前有總督府圖書館寄贈戳記「大正八年四月二九日吳德功ヨリ寄贈」字樣。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稱有鹿港信昌社刊本,今未見。目前除上述之抄本外,僅有臺灣省文獻會的《吳德功先生全集》中,據抄本影印出版的《瑞桃齋文稿》,為現今通行之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