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詩乘

《臺灣詩乘》為連橫刊行《臺灣通史》後,將所蒐錄之臺灣史料與古典詩相關者加以纂輯、論述而成。雖然比照「詩話」的筆記體裁卻取名為「詩乘」,乃欲凸顯本書以詩為史的特性。本書自鄭成功攻臺,乃至乙未割臺,按時代排序,分為六卷。本書在1922年(大正11年)出版,1960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收錄為《臺灣文獻叢刊》第64種。1992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連雅堂先生全集》,亦將本書影印收錄其中。

連橫在《臺灣詩乘》卷三,曾區分了「詩乘」和「詩話」的不同。「詩話」從「文學性」(literariness)的角度計較詩歌作品之工拙;「詩乘」則傾向以詩述史,用心於歷史之反映。對於後者,詩歌語言藝術便不在考量之列,而這正是臺灣許多詩歌書寫的特色。連橫不僅以臺灣詩為歷史,更致力於詩家與詩作的鈎沉。「詩乘」輯錄作品之時,不忘說明作品的作品以及相關的本事,在介紹詩家時,也往往將之與其同儕做比較。有時候,也會以主題輯詩。對於詩歌掌故的說明,尤為常見。凡是種種,「詩乘」對於後人對於臺灣古典詩歌歷史的描繪與想像,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價值。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連橫,《臺灣詩乘》(臺北:文海,1978)。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連橫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7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