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樗吟草》,楊爾材撰。爾材性耽吟詠,勤於創作,平素講學之餘即泚墨起草,兼以詩會課題,酬酢紛綸,晚歲檢其存稿,積數千則,乃「自選適意之作,千有餘首,編為六卷,裒成一集,顏曰『近樗吟草』」。後由門生薛咸中、蔡國樑編校,於1953年(民國42年)行世。時代從遠而近,體製由長及短,集古體、律、絕,字分五、七,首尾一致,編次井然。或閒詠、或詩鐘、或課題、或擊鉢等,體式賅博,粲然可觀。
展讀楊爾材作品之內容,多以生活見聞、反映時事為主,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時事詩,如〈喜臺灣光復作〉、〈霧社事變歌〉、〈農村歎〉(民國21年作為米禁出口)、〈舌耕歎〉(民國22年作為禁設書房教漢文)。
二、「遊賞詩」。在遊賞詩裡,爾材生活周圍的高山遙水,具體地納入長幅的詩篇,大開大闔,氣勢壯闊,如〈玉山上望海〉。
三、風俗詩。這一類詩,以竹枝詞的形態呈現,刻畫地理形制,反映他在朴子生活居家的環境與他處不同的實況,代表作則為〈朴子竹枝詞〉二十首,描繪朴子市鎮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