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西戰紀

《中西戰記》,洪繻著,成書於1905年。按〈自序〉:「旃蒙大荒落之歲,棄生洪繻序於鹿渠寄鶴齋。」旃蒙為天干的「乙」,大荒落為地支的「巳」,「棄生」為臺灣割讓後洪棄生才取的字號,故應為1905年。

洪繻(1866-1928),字棄生,路港人,是清末臺灣傳統知識分子中,最激烈排斥日本統治的遺民型文人代表,其強烈的漢族意識以及對晚清中國積弱不振的憤怒,在詩文創作與歷史撰述中展露無遺,《中西戰記》即為後者的代表之一。本書細述清末中法戰爭的始末,卷首述明宗主國之隸屬,指出南洋島國原為中國藩屬,越南自不例外,爾後話鋒一轉,歷記法國侵越的過程,期間,中方驍勇之士,戮力保國,並多次擊退強敵,尤為可佩。然清廷高層,多屬畏事之徒,如洪繻〈自序〉所言:「方法人全力據越之時,傾全國之軍長驅而叩重關,聲震南鄙……而馮子材等忽使之鎩羽關門、垂翅諒山,國中壯士,爭摩厲抵掌以盪越南法寇之蹤;而朝端乃電掣雷行、羽檄星馳,前師反旆,三軍解體:使越地數千里長淪化外。」可看出文人對國事、政局的哀憤。

洪繻為撰寫此記,曾廣徵文獻,積多年之見聞,與時人之筆記、奏議,考據精詳。其史論亦有精道之處,如在〈自序〉云:「自古以海為絕,今反以海為通。通而交,交而爭,爭而戰、而和,亦世運之大變矣。」著實看出世界大勢由陸權轉為海權的傾向,足見洪氏已有國際化、現代化之概念。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洪繻,《中西戰紀》(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3)。
  • 撰寫者
    李知灝、黃清順
  • 創作者
    洪繻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