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寄鶴齋詩集

《寄鶴齋詩集》,彰化洪繻撰,洪氏創作卅餘年,嘗自選定,集名「詩矕」。後於1993年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加編輯,收入《洪棄生先生全集》中。洪繻《詩集》分為三部分:「謔蹻集」、「披晞集」與「枯爛集」。「謔蹻集」為乙未之前所作,「披晞集」則為乙未以後之作,「枯爛集」則為散作零拾而成。書中詩作,多有批判當局窳政,為生民發聲者。如「謔蹻集」中之〈蒿目行〉、〈賣兒翁〉、〈機器局〉、〈鐵車路〉、〈西洋燈〉等作,批判劉銘傳推行自強新政,卻以增稅來剝削臺灣民眾,最終造成民眾痛苦並激起民變。「披晞集」之〈臺灣淪陷紀哀〉、〈洋兵行〉、〈聞斗六一帶被燬有感〉、〈老婦哀〉等作,一方面批評清廷割讓臺灣之舉措,一方面更批判其官員不顧守土護民之責而率先遁逃。至於日軍在接收臺灣的過程中,軍紀不彰、騷擾、屠殺百姓,洪繻也對此大加抨擊。而「枯爛集」中的〈田畝歎〉、〈詠蔗糖〉、〈大掃除〉、〈囚人哀〉等詩,則批判日本政權的殖民統治,不僅為消除反抗勢力而大舉屠殺,更加強物質上的剝削。凡此種種,皆反映當時臺灣民眾之心聲,凸顯詩人之風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洪繻,《寄鶴齋詩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洪繻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