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張(1864-1941),字植卿,又作湜卿,號次逋、芷亭,嘉義竹崎人。光緒年間生員,曾就學於羅山書院。乙未割臺後,閒事吟詠,熱衷參與詩社活動,曾參加羅山、南社、嘉社、樸雅等詩社。臺灣文社成立,擔任評議員,並曾於《臺灣文藝叢誌》中發表多篇專文。其後,任職臺中臺灣新聞社,擔任漢文部編輯,並移居臺中。署其廬曰:「寄廬」,與彰化施梅樵、嘉義蔡梓舟、楊爾材、臺中傅錫祺曾有詩文往來。著有《寄廬遺稿》。
《寄廬遺稿》為林培張在逝世後,家屬請施梅樵代為刪選而成。據其公子林惠所撰之出版附言所說,本書原擬於1943年(昭和18年)出版,以戰爭之故,物資缺乏、人員疏散而擱置。戰後,林惠自家中檢出手稿,於1958年詩人節油印出版。2001年,龍文出版社將之再行影印,編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之中。林培張之詩,感慨沉深,興寄深微,於乙未割臺所遭遇的世變,每每見諸筆端。詩作常感嘆乙未割臺使其有志難伸,餘生成一閒叟的無奈,可以略窺其胸中塊壘,以及作品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