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社沿革志略》(後簡稱《志略》),記述櫟社1902年(明治35年)至1931年(昭和6年)間與會社員之相關活動。雖《志略》載云:「民國前十年(按:1902年):霧峰林癡仙(俊堂)、林南強(幼春)、燕霧大庄賴悔之(紹堯)三子始結詩社,名之曰『櫟』。」然幼春於〈櫟社三十年間沿革志略序〉明謂:「櫟社不始於壬寅(按:1902年),顧壬寅以前無可記,亦無記之者,至壬寅而作記,可記之事亦特多,則毋寧謂櫟社實始於壬寅,而成於鶴亭之手也。」以上,可知櫟社雖定名於明治卅五,然實際活動則更可上溯,因雪泥鴻爪、隻字未存,故反不若以錫祺所記,為確實可信也。
《志略》一書以編年體著成,舉凡社規旨要、條文更迭、社員進退,乃至詩會活動等等,均有著墨。惟書名既曰「志略」,則載錄梗概,在所難免,然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寥寥數語,反能收致提綱挈領之效。此外,是書既屬櫟社紀錄,則詩社活動,殆為主體,諸如擊缽吟唱、期約課題、聚會場所等,相關內容,皆言及細節。《志略》雖除詩社活動之外,罕言其他,惟社員提案,亦有旁涉,諸如「民國戊午七年」條云:「席上(蔡)惠如深慨漢文將絕於本島,倡議設法維持。」此則記錄,可資史料參佐,殊為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