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園坡地水土保持植物-南美蟛蜞菊

        圖為非臺灣原生之外來種-南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在茶山區的道路邊坡上常被用來維護水土保持,生長情形良好,很容易被誤認為野生植物,但為了達到綠化、美觀的速成成果,經過人類大量栽種,卻也忽視了它們對生態帶來的嚴重影響。

     南美蟛蜞菊在茶山區的道路邊坡上常被用來維護水土保持,生長情形良好,很容易被誤認為野生植物,但為了達到綠化、美觀的速成成果,經過人類大量栽種,卻也忽視了它們對生態帶來的嚴重影響。水土保持作物的栽培屬於大面積的粗放式栽培,故外來種植物要引進,即使無擴散之虞,仍須經過審慎的評估,同時可考慮以數個種類或是間雜當地原生物種進行栽植,造成多樣化的環境,以避免有絕對優勢物種進行完全取代。

       植物一般常見有觀賞、綠化、水土保持之用等功能,但如果不慎使用,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以台灣來說,庭園裏看得到的觀賞植物,有超過90%是外來種,其中少數植物在本地會自我繁殖,進而馴化甚至入侵到原生地的生態環境,如南美蟛蜞菊在各地均有入侵的狀況。南美蟛蜞菊原產於美洲,又名地錦花、穿地龍,種植後迅速擴展地盤,具覆蓋良好的特性,容易形成單一群落。同類植物中,台灣也有原生種的「蟛蜞菊」,俗稱黃花仔蜜菜,但是不敵外來種,節節敗陣後的台灣蟛蜞菊,在野外已難有生存之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高鍾昆霖
  • 貢獻者
  • 時間起
    年代不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