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林爽文事件後,清廷設立「清水溝熟番屯地之告示碑」,內容標示侵墾田園納為屯租的範圍,另一重要意義為土牛綠線番界的四至所在,其中南至為「草凹」界內,「草凹」附近因為有西清水溝溪源頭,呈現凹狀地形與拓墾之初草類植被茂盛而得名,為清乾隆中葉承墾鹿谷大坪頂地區的業戶許廷瑄向彰化縣府請稟之業地名稱。
鹿谷鄉大坪頂的開發與業戶許廷瑄息息相關,「許廷瑄」為許家墾號,如同今天的公司行號。清初大坪頂地區原為業地,清乾隆21年(1756)左右,原籍泉州晉江的許源培、許學周等人,由林圯埔東進開發鹿谷大坪頂一帶,向彰化縣城承墾的施世榜家族買了大坪頂土地,以「許廷瑄」墾號向彰化縣城申請取得合法業主進入大坪頂,設立收租公館於新寮,館名為瑞浦豐記(瑞豐課館),至乾隆50年(1785)時許廷瑄已成為一方要路。
許廷瑄的課館「瑞豐館」位在新寮,新寮是初期大坪頂的宗教信仰核心外,坪仔頂居民的生活與新寮關係密切,因為是居民來此繳納租穀聚集的地方,也帶動地方經濟形成新寮街,成為大坪頂七庄中重要的核心地點。後來許廷瑄的墾務交與許萬青接掌,其一生終老於此成為大坪頂重要的領導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