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坑鄉製紙設備-壓榨器

壓榨器,為製紙的重要設備。圖中為改良式的壓榨器,位於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大湖底聚落住家內,興建時間為戰後時期,今因不再從事造紙,失去原本的用途,並因久未使用而有生鏽跡象。

傳統製紙過程中,由於抄好的竹紙潮濕,若直接曬乾、烘乾會花費較高的時間和成本,因此抄紙過程會將竹紙堆疊起來,累積大約至四尺後,便會利用壓榨器去除紙張過多的水分。壓榨器和竹紙之間要放一塊大於紙張的木板,避免紙張在去除水分的過程中損壞,力道先輕後重。傳統的壓榨器是利用龍眼木等較重的木頭製成,戰後經改良,使用鋼鐵等金屬製成。

1970年代開始,傳統竹紙業逐漸沒落,現今木頭製成的壓榨器很少見,部分壓榨器之零件由古坑在地收藏家和居民保存,鄰近地區嘉義縣梅山鄉圳北村社區公園亦有木製壓榨器之復原樣貌。現代造紙技術中,抄紙機即可完成烘乾的步驟,不再使用改良式壓榨器。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本島製紙業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9。 張毓哲訪問、記錄,〈謝義源先生訪問紀錄〉(未刊稿),2017年4月28日,於謝義源家中。 黃繁光訪問,張毓哲記錄,〈謝義源先生訪問紀錄〉(未刊稿),2016年4月17日,於謝義源家中。 張毓哲,〈日治時期古坑沿山地區的竹紙產業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7。
  • 撰寫者
    黃儒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