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大同農場

1952年,國防部於彰化縣溪州鄉下水埔成立「彰化大同合作農場」,安置退除役軍人。1954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成立,彰化大同農場改由國防部改隸的退輔會接管,自此取消中隊隊銜,轉設下水埔、漢寶兩個分場,在第一任場長靳汝民先生(1952-1955年)帶領下,採「合耕合營」制,除了從事農地墾殖、開發,並依據規劃修築水利工程、開渠建溝、鋪設場部聯外道路,進行場部基礎建設。

根據「《光之憶》。看見了一場記憶旅程」講述溪州榮光村的紀錄片中,前村長馬玉金提到,當初有3個隊,共15個班來到溪州。當時為了開墾,每個班分配2頭牛。起初都是荒地,一開始又都沒土,得先把表層的礫石移走,底下的土才顯露出來,先把土養好,才能種東西。農場後來在歷任場長經管下,規模逐漸健全,場內辦公房舍、場員宿舍等設施也陸續建立。後來,場部制度從「合耕合營」制轉成「分耕合營」制,場部還聘請外部專家協助榮民轉職農民,讓這群戰後來臺的外省移民能安定下來。彰化農場初期員工編制43人,安置場員468人,直至2002年期間,包含後來納入的新竹農場、魚殖處、嘉義農場、屏東農場、龍崎工廠等,共安置輔導榮民及眷屬人數超過2萬人。

近年農場範圍擴大,組織裁撤,人員精簡,業務內容轉型為土地管理、觀光休閒、委外經營,也涉入太陽光電事業,早已脫離過去輔導退服役官兵功能。彰化大同農場進入廠區前曾經立有牌樓,位置在榮光路轉大同北路進來處,過去只要看到牌樓,就知道農場到了,可惜現已不復存在,牌樓只存在照片與居民回憶中。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歷史沿革」,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彰化農場,網址: http://chvf.gov.tw/page/detail/14 (瀏覽日期:2020年9月1日) 「《光之憶》。看見了一場記憶旅程 (溪州榮光村紀錄片)」,小王子的浮世隨筆,網址: https://reurl.cc/j5mxLZ(瀏覽日期:2020年9月1日)
  • 撰寫者
    謝佳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