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和雅路、和雅橋工程探勘照

照片為和雅路與和雅橋工程探勘的留影,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約於1960年代所拍攝,地點為今鹿谷鄉和雅村。圖中可見四名工作人員站在竹管橋上,正在進行和雅路、和雅橋拓寬工程的探勘,竹管橋的下方是北勢溪。和雅路尚未改建前多是崎嶇不平的山溝、道路與竹管橋,竹管橋全長約8公尺,由七根3公尺左右的竹子跨越溝渠支撐,寬度僅夠一個人步行於上。照片中的右起第二位為鹿谷天主堂教友張達辭,當年曾參與和雅路的工程改善工作中擔任監工。

謝省躬神父在1955年來到鹿谷鄉傳教,並進行當地社會救助、公共工程建設。和雅路改建工程由謝省躬神父協助籌款,並向身為鹿谷居民的教友張達辭尋求協助。張達辭回憶和雅路、和雅橋工程約在1964至1966年時興建,謝省躬神父在和雅村的道路工程中將道路拓寬,並規劃興建一座和雅橋。興建道路是地方上的百年大業,當年負責監工的張達辭表示,謝省躬神父為了讓和雅路能長久使用,便讓工人從清水溝溪裡載運石頭至車輪溝之處,作為路基,再覆以泥土鋪設於路基石上,並撒上碎石子穩固基礎,讓車輛可行駛於這條非鋪設柏油的道路。

教友張達辭除了協助謝省躬神父推廣儲蓄互助社外,更協助進行多項鹿谷地區的公共建設,張達辭表示部分公共工程的施工設計圖,還是由他這位工程門外漢所設計,但在謝省躬神父和張達辭教友二人與鹿谷鄉親的努力下,和雅橋在北勢溪上佇立長達三十年之久。直到1996年7月31登陸臺灣的賀伯颱風才將其毀壞,顯見其當時橋樑改建工程的堅固實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謝省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