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廣興村石城集木場的孩童

照片為孩童於鹿谷鄉廣興村外的石城集木場的合影,推測是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於1955年後所拍攝。圖中可見三個孩童站立在原木上,其木材是於溪頭、杉林溪開採後,透過卡車運送至石城,原木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加工成各式各樣的角材。石城集木場原存有一個巨大的地磅,便於讓卡車與木材可在此過磅秤重。假日時,鹿谷當地的孩童會相約至石城集木場玩耍,同時也順便幫忙撿拾集木場的廢木、廢材回家中,當作免費的柴火使用。

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位於臺灣中部山區,山林資源豐富,日治時期已進行山地資源的開發。在明治43年(1910)完成嘉義至阿里山的運材鐵路後,開始由眠月支線開採杉林溪底附近的森林。昭和10年(1935)時,杉林溪底開始有大規模的開採作業,到國府遷臺後,持續對該地林業進行開發。石城集木場的興起,乃因1955年時,原本由此地至溪頭的輕便車道拓寬為臺車道,開始可以讓運材卡車通行,直接將原木運輸至此地再進行加工。過往為減輕重量、運輸方便,必須在原木開採下來後,就近在杉林溪底的「土場」製材廠將原木加工為角材。

石城的興起,不但為廣興家庭提供廢柴火,更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在謝省躬神父1955年前後來到鹿谷鄉廣興村時,這裡已經有許多旅社、一間酒家、兩間公共茶室,大量商人、工人來此從事木材工作,可見此時廣興作為木材轉運、加工樞紐的盛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謝省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