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鄉石材打製工人

石材打製工人照片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約於1960年代所拍攝,地點位於現在溪頭前往杉林溪的路途中的河谷,照片主體為正在搭棚架打製石器的工人之工作實景。照片中可見竹製的棚架,採用整根竹材搭起主體,棚架左右各有一位工人頭戴斗笠用長的竹片搭建可以用於遮蔽的棚架屋頂。根據地方耆老表示,工人加工用的竹片應是就地取材當地的孟宗竹,採用剖竹刀將竹材剖為竹片以用於搭建竹棚。

圖中可見竹棚下方置放約40塊已經打製成形的石塊,每塊石塊體積約20×30×40公分,而河谷溪水畔則尚還有一些缺角的石塊廢料。竹棚的後方搭有一座便橋,這座便橋是以木頭橫跨小溪谷作為支撐,再排以竹子作為橋面。這條便橋不足兩公尺寬,無法讓車輛通行,故應是一條使用人力用運送杉林溪木材的木馬道。照片的後方遠景據柳杉每棵間距相等、數種單一的成長方式,應為人工培植之針葉林,而非原始林。

鹿谷鄉河谷內的石塊為重要的資源,當地的青斗紋石更是常用的建材,經過打製的石材,可作為建築地基、階梯、石橋,有些則雕製凹槽作為放豬飼料的糧食槽。青斗紋石除了可用於作生活器皿外,謝省躬神父在協助當地修建道路時,也會請施工者前往清水溝溪河谷搬運石塊埋入土內作為道路之地基,如此一來車輛行駛於未鋪設柏油的泥土路時,輪胎才不致會陷於軟土內以致不易行駛。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謝省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