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鄉秀峰村鑿井現場

照片為鹿谷鄉秀峰村進行鑿井工程的現場照片,約於1965年所攝。當時工程人員採用動力鑿井機械進行開鑿,照片中可見鑿井機豎立起一根長約6公尺高鋼管,旁邊由四條纜線固定使其直立,另外有一條纜線則負責拉起鋼管內的鑿頭,利用反覆拉起落下鑿頭的衝擊方式進行鑿井,鑿井機右側並有工人負責控制操作機器。

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為德裔美國人,是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之神父,在1955年至南投鹿谷傳教,並協助當地改善健康衛生、造橋鋪路、建立儲蓄互助社等。1965年,因謝神父所在的鹿谷鄉廣興村,需聘僱工人打水,取水一趟的花費即要價新臺幣五元,當地居民若遇旱冬,更是無水可用,故謝神父有感於鹿谷的缺水問題,便向各界籌措鑿井工程經費,並由長年在身邊協助公共建設的教友張達辭在鹿谷鄉進行鑿井作業。

張達辭與工程團隊先後在廣興村、初鄉村嘗試鑿井,但都無功而返,亦透過斗六打深井的友人根據日治時代的地下水圖研判分析,鹿谷若要打到地下水層需要一公里,故便前往地勢較低窪的坪仔頂(秀峰村)嘗試開鑿,並由當地居民曾旺根提供土地,若開鑿失敗便再把挖掘出來的廢土填回坑洞,但仍舊未果。張達辭一行人又移往地勢更低窪的瑞田地區鑿井,但同樣沒有成果。而此鑿井工程共花費約六十萬元,雖未開鑿成功,但謝省躬神父和工程團隊不放棄任何可能性的挑戰精神,讓當地居民十分感念,此段史蹟並記錄於《秀峰村誌》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謝省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