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為古坑地區竹紙產地與市場位置圖,竹紙產地包含今華南村蕃尾坑、華山村大湖底、山腳、松腳、科角、龜仔頭、山豬湖、大湖頭、桂林村吊鏡、苦苓腳、石槌尾、蟾蜍嶺、樟湖村五個礐、三步灣、後棟仔等聚落,市場為今梅山鄉梅仔坑。
位於阿里山山脈西側的古坑鄉溫暖潮濕,適合竹類生長,早在清代後期、日治初期已有大面積培育良好的竹林地。由於竹紙業重視原料區位,業者大多就地加工製造,因此在戰後採行機械製紙前,山區聚落幾乎家家戶戶皆從事製紙業。這些聚落大多介於海拔高度200到1,300公尺左右,日治時期山區僅有小徑,多斜坡且高低起伏大,難以使用牛車,只能以人力肩挑的方式自製紙產地走到集貨市場販售。依製紙產地與市場之遠近,單趟路程最短花費半小時,最長花費四小時。據當地耆老表示,其父親便因長年挑大量的竹紙長時間行走山路,而浮現明顯的腳筋,顯見當時交通的不便和人力搬運的艱辛。戰後,因道路系統的改善與車輛普及,當時的山間小路已不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