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製紙技藝-操紙示意圖

此照片為傳統製紙技藝-操紙示意圖,由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製紙師傅林舜珍所示範,其在2008年退休後已無繼續經營造紙廠,故本圖僅為操紙技藝的示意圖。

手工製紙的基本流程依序為「取材」、「蒸煮」、「漂洗」、「打漿」、「抄紙」、「壓紙」、「烘紙」、「成紙」,依《天工開物》對操紙的說明:雙手握著紙簾放進紙槽,盪起竹纖維,輕盪則薄,重盪則厚。據過去從事製紙業的耆老表示,操紙的原理即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重要的步驟,而操紙的手勢極為關鍵,對於最終成紙的紙質好壞占決定性因素,雖然操紙失敗的話可以放進紙槽裡重新製作,但過於浪費工時反致無經濟效益,故快又好的操紙良率極為重要。操紙技術的重要性,亦可根據日治初期日本人的紀錄,因操紙最具有技術性,故在製紙流程中其工資最高也可見一斑。

操紙除了講求技術外,竹製紙簾是抄紙不可或缺的工具,紙簾的面積大小決定紙張的最大尺寸,古坑地區使用的紙簾大多為單人雙手即可手持的大小。此外,製紙師傅會依照個人習慣的操紙手勢,在紙簾上縫上木條,調整紙簾的軟硬程度。而在編纂《古坑鄉志》的過程中,專家學者指出手工造紙業為古坑的文化遺產,應予以重視並積極保存此文化技藝和無形的文化資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儒柏
  • 創作者
    黃儒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