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世界掌中劇團《二八水風雲:彰化平原開發史》

清康熙年間,施世榜籌款興建水圳,引濁水溪灌溉農田,舊稱「施厝圳」或「濁水圳」,今稱「八堡一圳」。後武西堡大埔心庄(今埔心鄉)黃仕卿倡建第二圳(舊稱十五庄圳),於日治明治40年(1907)合併為八堡圳。八堡圳灌溉彰化平原,改善彰化農業缺水問題,二水的「明世界掌中劇團」以此歷史為基底,編寫《二八水風雲:彰化平原開發史》。

《二八水風雲:彰化平原開發史》描述清康熙年間彰化八堡圳的開發故事。故事中,一位東螺東堡的小牧童放牛吃草時,因牛隻誤闖東螺西堡的甘蔗園,毀損部分農作而遭武西堡的村民追打。此時,東螺東堡村民陳順(虛構人物)經過看到替牧童解圍,兩人因此起爭執,心生不滿的施世榜一狀告上官府,陳順因而逃亡。後施世榜找黃仕卿討論生意買賣,得知收成不佳全因鬧旱缺水之故,遂有興建水圳之意。而陳順與黃仕卿認為,若能協助武西堡興建水圳,自能化解兩地恩怨,於是施、黃、陳三人協力開始八堡圳與十五庄圳的水利工程,工程完畢後,不僅化解兩地嫌隙,也改善地方農作的用水問題。

「明世界掌中劇團」在二代傳人茆國聰帶領下,著手編寫一系列臺灣近代本土故事,有別一般傳統布袋戲劇團演出內容,近年也在社區、學校裡進行教育推廣,將傳統藝術融合在地文化,對於藝術文化推廣、保留可謂不遺餘力。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謝佳吟
  • 創作者
    謝佳吟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