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彬彬社

鹿谷新寮街位處內山偏鄉,往溪頭的沿溪公路(中正路彬彬大道)的中點,北勢溪、清水溝溪環繞左右,也是八通關古道的重要據點,鹿谷鄉在清代即有文社性質的「彬彬社」,彬彬社是清咸豐、同治年間(約1860年前後),由大坪頂的漢學老師在新寮街所創設,教授學童漢文、四書五經,也是漢文老師吟詩作對的所在,主要奉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

1895年日本開始殖民臺灣,大坪頂人林昆漢乃與張錫勳、陳文繡、黃廷翰、林允恭、林作霖諸遺老設立詩社,名曰「彬彬」,沿襲新寮街之文社名稱,當時因為政權轉換原有的科舉制度已廢除,士子多銷聲匿跡或避居清國,有志造就後學者,則設帳授徒,有漢學素養遂傾心韻學,以宣洩內心之抑塞不平。

日治初期有鹿谷文人將舊有文社(彬彬社)轉化為詩社,之後在日治昭和3年(1928)又有「青年吟會」的成立,當時鹿谷詩人張達修剛自新化學成歸里,應坪頂人士之邀返鄉教授漢文,由莊耆林邦光、林宗慶、林有能等發起組織吟會,名為青年吟會。前後共維持3年,開過詩會20餘次,並於報紙上進行全島徵詩4次。

彬彬社原址於 2015年重新整建為「彬彬書院」,書院內仍祭祀文昌帝君及大魁夫子。現今的彬彬書院建築古色古香,成為鹿谷藝文展覽與講座的優良場所,繼續傳承先賢提升在地文化的初衷與精神。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南投縣鹿谷鄉新寮街
  • 參考資料
    吳福助、顧敏耀、魏碧瑤,〈竹山暨鹿谷文學發展史重大文獻--張達修〈彬彬社七賢集序〉考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43(2005年4月),頁62-72。 「彬彬社簡介」,南投縣彬彬社文化協會--彬彬書院,網址:http://binbin.ie.ncut.edu.tw/introduce.php?p=i(瀏覽日期:2020年9月20日) 林文龍,〈林宗慶、張達修與坪子頂漢文研究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59期(2010年7月),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59/803(瀏覽日期:2020年9月20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